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到2022年,禁限范围有序扩大,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进一步减少,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设市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在全省范围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

到2020年底,全省范围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

到2022年底,全省范围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

到2020年底,贵阳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到2022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

到2025年底,上述区域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到2020年底,全省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到2022年底,县城建成区及内设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到2025年底,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到2022年底,全省范围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

到2025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省所有宾馆、酒店、民宿。

到2022年底,全省邮政快递网点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塑料胶带等包装材料的使用量明显减少,相关替代产品得到有效推广。

到2025年底,全省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在重点覆膜区域,结合农艺措施规模化推广可降解地膜。

培育优化新业态新模式,推行绿色供应链。

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健全推行绿色设计的政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