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手机、平板等3C用品影响下,民众高度用眼比例上升,眼睛长期接受光线刺激下,会使视网膜血管受损,导致黄斑部病变。示意图,非新闻当事人。本报资料照片

黄斑部病变不再是老年人专属疾病。35岁的李小姐是个艺术工作者,舞台长时间照强光,平时也常滑手机、平板等3C用品;日前使用手机时发现视力衰退、偶尔看不清楚,到医院检查发现是黄斑部病变。经眼科医师治疗后,视力渐渐回到正常,由于她也是糖尿病友,也开始透过血糖控制,让疾病稳定下来。

新光医院眼科医师蔡孟儒表示,黄斑部病变患者年龄逐渐下降。近年来受手机、平板等3C用品影响下,民众高度用眼比例上升,眼睛长期接受光线刺激下,会使视网膜血管受损,导致黄斑部病变。

蔡孟儒说,据2010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黄斑部病变、白内障与青光眼为成年人三大失明原因;若为糖尿病患者,其罹患黄斑部病变风险高于一般人,失明几率高出常人25倍。由于国人近年饮食精致化、生活型态的改变,越来越多青壮年族群罹患糖尿病,据卫福部统计,全国逾200万名糖尿病友,且每年增约2.5万人,若血糖过高未控制,有可能会引起黄斑部病变,会出现视力模糊、视野扭曲变形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失明。

蔡孟儒说,白内障与青光眼都可透过手术治疗,黄斑部病变以前为激光治疗为主;而随着医疗进步,目前出现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注射疗法,可作为眼内注射药物的选择,能使眼睛黄斑部水肿消退及网膜新生血管萎缩,达到治疗目的。

据临床实验显示,持续接受上述疗法治疗一年的患者,65%有显著的视力改善。不过若有药物过敏患者,需经医师判断后决定治疗方式,另外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眼内炎。蔡孟儒说,年长者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睛,若早期发现黄斑部病变并积极治疗,视力能获得改善,避免失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