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是一种美德,宽恕也是一种美德,所以家长总是不经意地将这种美德硬塞给孩子。
先来一个情境题吧,两个孩子在公园玩耍,男生突然推倒女生,双方家长随即过去了解,先不管孩子闹翻的原因,推倒别人的男生肯定遭受指责,并被要求向女生道歉。男生可能因为女生撞到他才还手,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但在大人施压下,不情不愿地吐出“对不起”。女生呢,被男生推倒在地,又气又痛,而男生态度敷衍的道歉令她更加愤怒。然而,女生的家长却强硬要求女生原谅男生,因为“对方已经道歉,我们要大方原谅他。只要对方道歉,原谅就是唯一的选项吗?
想想孩子的心情啊!女生不明所以地被男生推倒,心里愤怒到极点,而她的愤怒绝不是对方一句“对不起”就能平息(更何况对方根本不是真诚道歉),偏偏家长却强迫自己原谅对方,这教她的愤怒如何找出口?
如果家长只求息事宁人,两个孩子能在此事上学到什么?
男生和女生都带着愤怒而无法释放的情绪啊。男生真的知道自己有错吗?不知错而被迫道歉,他学到的不是分辨对错,而是虚伪和忿忿不平。女生会学到就算被欺凌,只要对方道歉便必须原谅对方吗?将来要是她遇人不淑,她也会委屈自己原谅一个不值得原谅的人吗?
有时候虚伪的道歉比完全不道歉更令人讨厌,就算是真诚的道歉,这一刻只要我还不想原谅你,那就即管不妥协吧。
没错,道歉和宽恕是美德,但也不能忽略情绪问题,拥有表达愤怒的自由,孩子才能学会坚持、拒绝与希望。
家长介入孩子的争执时,必须先让孩子弄清对错,而非随便道歉或表态原谅。请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他们选择愤怒。
我想说一个多年来念念不忘的小故事。先旨声明,这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年代。说是遥远,不过是八十年代,但拿三十年前跟现在比较,生活环境变化之大,早已遥远得无法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