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多年经营中累积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一则可以驱动银行向高质量发展;二则要报送监管部门,有助于提升监管效率。因此,数据治理一直是监管部门重点工作,并为此制定相应指引,要求银行管理和报送。同时,对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也可依法采取其他相应监管措施及实施行政处罚。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等8家银行近期分别被罚款270万元、270万元、260万元、230万元、230万元、190万元、160万元和160万元,共计1770万元。被罚原因在于监管标准化数据(EAST)系统数据质量及数据报送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比如资金交易信息漏报、理财产品数量漏报、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漏报,甚至关键且应报字段漏报或填报错误等。处罚依据则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和相关内控管理、审慎经营规定。
EAST系统是原银监会早在2012年为提高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检查的力度和效果而开发的报送端,要求商业银行落实数据标准化推动工作,并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完成数据报送,实现银行数据质量统一监控。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看来,金融数据治理很重要,是一项基础工作。如果基础数据不真实,数据质量很差,那么加强监管,提升监管能力、效率,就无从谈起。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质量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欠缺,时效性和适应性不足。从目前情况看,数据质量问题一方面阻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影响了监管效率,数据治理亟待加强。
相关指引就数据治理建立了问责和鼓励制度。对于数据治理不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银保监会可要求其制定整改方案,责令限期改正;或与公司治理评价、监管评级等挂钩;也可依法采取其他相应监管措施及实施行政处罚。指引还鼓励银行设立首席数据官,不过目前尚未有银行设立首席数据官的消息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