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学龄前的孩子因为不懂得如何表达情绪与言语,所以不论喜怒哀乐往往都会使用肢体动作呈现,可能咬人、打人等等,为了不让他们养成习惯,这时候父母的教育就相对重要了,要怎么做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开始打人时,父母没有严厉制止,就形成了习惯。

父母不能对宝宝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宝宝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宝宝感到自己错了,等宝宝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不要体罚宝宝。当宝宝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宝宝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当宝宝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的情况。

积极的鼓励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宝宝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鼓励能够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使宝宝表现出积极、正面情感。父母应对宝宝充满信心。

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父母不能对此一笑了之,更不应主动逗宝宝发脾气、打人。让宝宝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延伸阅读:孩子叛逆怎么办?家长正确教育!

延伸阅读:孩子做错事 正向教育取代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