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21年1月26日)
请协助补充内容以避免偏颇,或讨论本文的问题。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1月26日)
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成绩平均积点"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成绩平均绩点(英语:Grade Point Average GPA),是大多数大学及高等教育院校所采用的一种评估学生成绩的制度,同时也有少量中学采用这种制度。计算方法为把学科所得到的评级,换算成为一个绩点,再按照各学科所占学分比例加权所得的数字。具体算法因国家、地区及学校的不同,形成不同差异。
最常见的成绩平均绩点系统为四分制:A为4分;B为3分;C为2分;D为1分;F为0分,如果有+号加0.3分(例如B+即3.3分),有-号则减0.3分(例如B-即2.7分)。通常每科最高分为4分,但部分院校会设有A+,即最高分为4.3分。而个别院校的计算方法也可能有少许差异:如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设有A+等级,但其绩点仍按4.0计算(不同于大部分大学的4.3)[1]。对于荣誉学士学位的颁授,GPA会被作为学生所获荣誉等级的学习成绩参考,但部分院校对于一级荣誉的颁授会有附加要求。
标准计算方法是将大学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乘以4,再除以100。比较常见的方法还有把各科成绩按等级乘以学分求和再以总学分除之。
香港理工大学在2020/2021学年起使用新的计算方法,上表括号内为旧有计算方法。
大学旗下的专上学院亦跟从其所属大学的GPA计法,如香港专上学院跟随香港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