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与日常生活中,非游离辐射暴露之情形非常普遍,过去因非游离辐射对生物体产生的危害常常被忽略,而没有深入探讨其评估与管理的相关议题,随着工业的发展及劳工安全卫生意识的抬头,近来非游离辐射暴露所可能造成伤害的议题,已经引起相当的重视。非游离辐射包含了近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微波、射频辐射、极低频磁场、以及静电场等部分。近年来,太阳照射地表的紫外线强度在国内外,均已发展出针对气象环境的量测方法,来提供即时的紫外线指数,并成为一种普遍的户外暴露评估参考依据。然而,针对其他非游离辐射光源的暴露评估却未被完整的描述,并且尚未有准确及可被接受的评估模式,来推估目前生活环境中大量使用的各式非游离辐射应用设备,所可能造成的暴露危害。各种光源的暴露照射可视为能量的传递,光源的波长越短即具有高频率及高能量。红外线广泛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是卤素灯、高温熔炼炉等,其波长比紫外线长、穿透力强,可以照射到视网膜被吸收,而可能因大量及长时间暴露的影响,造成持久性眼球的慢性暴露危害。

在我们现代生活的周遭,均脱离不了使用各式各样的电器设备,包括室内外输配线路、户外的变电所、高压电线等,这些设备或设施周围都可能会有较高强度的极低频电磁波。有些研究显示长时间暴露于电磁波中会有慢性健康效应。此外,许多职业因为工作所接触或使用的机器设备必须使用大量电流,因此也属于较高的极低频电磁波的暴露族群,这些职业包括:电焊工人、变电所电力工作者等。本所虽然已草拟职场环境电磁场容许标准建议值,但尚未建立标准量测方法。为达此目的本研究已参照国外相关单位之量测方法,建立国内红外线及极低频电磁场区段的标准量测方法,以作为评估及管理的基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