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onews廖贤龙/台北报导】建商现在对于建物的抗震、耐震建筑工法更求精进,住商不动产企划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表示,建物抗震与否,往往事到临头才见真章。一般而言,房屋结构可由“房屋登记权状”中一览无遗,但除了登记权状中可以略见端倪之外,检视建筑执照、技师签证、耐震标章等,都是更有保障的方法。

全球耐震技术约可以分为制震与隔震两大系统,目前国内外工程界普遍采用的是成本比制震高出50%的隔震系统,但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可能无法了解其中差别,住商不动产企划研究室建议留意下列各点:

1. 建物是否采钢筋、钢骨或钢筋混合钢骨之建筑方式。

3. 连栋式社区,较可确保房屋不致倒塌。

4. 若购买的标的物是山坡地、水岸或海滨住宅,可注意地层、施工及防护措施(如排水、道路)是否完整。

5. 家中装潢采固定式,较无倾倒顾虑。

6. 采用安全系数高的水电、瓦斯设备。

住商不动产建议消费者看建筑执照、技师签证、耐震标章等,都是更有保障的方法之一。目前领到合法建筑执照的建筑,一定有技师的签证,如果设计有隔减震系统,一定要再经过结构外审。另外,建筑物高度达到50米以上、不规则结构、或是公共建筑物,都要经结构外审,以确保设计上的安全。此外,消费者也可要求看“耐震标章”,但若是预售屋,设计符合标准,会先核发设计部分的标章,施工过程如果也通过审核,才会颁发完整的标章。其实,最后还是要选择有信誉的公司品牌,才会有周全的技术规划,万一有任何问题发生,这些公司解决问题的诚意及能力都多一些,对消费者才是最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