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建筑业在市场不景气的强力威逼下,如同历经大自然优胜劣败的生存法则,在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下,房价一直节节下落。921的世纪浩劫后,更是雪上加霜,如果企业本身体质不良的话,必定是通不过这场强大的飓风吹袭。台中---一个全台湾空屋率最高的城市,多年前却也是全国知名建设业最密集的都市。一个产业的兴衰与繁华,一个城市的进步与规模,两者之间是否依存着某种纠结的关联…..。

在建蔽率公布前,许多建商积极抢盖,造成今日供过于求的房地产市场。在一片惨淡声中,在台中发迹的全友建设,反倒马不停蹄地征才、推案,甚至在千禧年正式挂牌上柜。一连串的大动作,引起极大的回响!是在不景气中的逆向思考?或是应敌中的全力一撃?在一片众说纷云声中,让我们来看看全友建设穆椿松董事长的内心世界....

穆椿松先生在涉入建设业的前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凭着一般年轻不怕吃苦的事业冲劲,以50万元的小额资本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公务员家庭出身的穆先生,谦称自己一向志愿不大,但兴趣却很广泛。所以除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外,他对于整套的土地投资开发流程,不论是从规划、定位或从无到有;设计到执行,也有着极大的兴趣。也因此,穆先生就由一个建筑设计师转身成为营造兴建者。

对于每一个推出的作品,穆先生秉持着建筑师的专业与理想,希望落实建筑不仅是资本密集,也是高度专业的产业。就在“品质”好一点、“设计”用心点、“材料”好一点,这样一贯的坚持与理念下,全友建设很快地在业界走出了自己的名声,也塑造出全友独特的企业文化与经营口碑。

放眼全友建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穆先生年青时的理想、机运与兴趣,成就了他今日的局面。面对多变的未来,在企业永续经营理念下,他更深刻的体会到创造一个能自我提升,充份发挥的企业环境让后辈得以发挥、实践理想,不但是必要当急的步骤,也是成就企业长青的必经之路。

为了创造未来永续经营的企业契机,在景气不好的时候,更是公司人才培训,补充新血、去芜存菁,提升战斗力的时刻!全面的品质提升才有迎接决战时刻的竞争力。(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