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国家企业相比,德国企业胜不在规模,而在其独具一格的特色。有时人们很难说清,到底是德国这个国家的形象与性格塑造了德国制造的名声,还是百年来德国产品的优质造就了人们对德国这个国家的整体印象。这很可能与德国一大批中小企业占据出口行业主要部分有关。
然而这却并不妨碍德国经济持续保持全球地位德国经济真正的支柱在于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9.7%就业人数占到全国总数的70%公司净产值占到全国总量的近一半。
实际上,德国中小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为德国政府对中小企业一以贯之的特别扶持。在全球恐怕都很难找到二个国家,如同德国这样把促进中小企业提升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精确定位,是这些中小企业的制胜法宝。与大而全的跨国公司相比,德国的中小企业只是在生产单一的专业产品却努力将这个产品的市场横向扩展销售到全球。应用到无数的行业中。而大型企业则是力图占据整个行业并极力在产业链上游、下游进行纵向延伸。
职业技术教育是德国振兴的基石,也是德国制造崛起的秘密武器众所周知,德国是“二战”战败国,面对战争留下的民生凋弊、满目疮痍,德政府实施了职业技术教育,并逐步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成为免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证德国制造的品质,德国制定了一个特殊的“学徒制”教育体系。“学徒制”即为选择职业教育的16岁学生必须当3-4年的学徒,其中一半的时间在企业“学徒实习”,一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工会在450个行业里也有严格的规定:必须通过学徒制才能被企业聘用。一旦成为了企业的技术员工,薪水也相当可观:德国的蓝领工人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工人高水准的工资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比如美国的福特早在多年前就印证了这个事实。
正是这些技术娴熟的工人把研发出来的蓝图变成精美的产品,投放市场,帮助德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这种职业教育模式使德国经济快速走出困境,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德国一跃成为欧洲工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