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后凤拥有七个温室,可生产水果和蔬菜,因此不再担心食物。

高先生和他的家人于1998年从惠宁的家乡搬到甘肃省玉门市六湖镇,寻求一个更好的灌溉土地来种植农作物来谋生。

这位50岁的老人说:“惠宁地区太干旱了,无法种庄稼。我们什至没有足够的食物来吃。”

尽管农田灌溉,六湖在1990年代相当荒凉。作为第一批搬到那里的80个人之一,高先生用当地政府提供的材料建造了房屋,包括钢梁,竹竿和稻草。还给他的家人一小块土地-人均不到667平方米-在房子前面种麦。

高说,居民不得不去其他城镇购买大米,面条和蔬菜,这需要最多五个小时的往返路程。

自2013年以来,该镇的生活开始变得更好,当时该镇开始通过温室种植在受环境控制的地区种植植物。

“一开始,我们建造了普通的温室。政府免费提供钢框架,塑料薄膜,技术指导和温室建设。我只花了约6000元人民币(860美元)建了六个80米的温室,用来种植西红柿,西瓜和辣椒,高先生说,他也是富民村党支部副书记。

“令人惊讶的是,那一年我收成不错,生活质量立即得到改善。我的成功鼓励了许多其他人也照做,并学会了操作温室。”

2015年,当地政府推出了日光温室,再次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种日光温室提供了足够的热量,即使在夜间或寒冷季节,植物也需要生长。该技术通常在北部地区使用。

他说:“我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为我们可以全年种植植物。在冬季和春季,我们通常在家无所事事或去其他城镇工作。”

“但是,大多数居民不想尝试,担心他们无法学习管理日光温室的技术,并担心出售农产品。”

为了激励居民,高建议当地政府邀请武威市的技术专家来教书。三年来,当地人学习了各种技巧,例如开沟,移栽幼苗以及在不同天气下控制日光温室的温度。

高说:“我在三个笔记本中记录了关键技能,并在遇到任何障碍时寻找答案。”

2016年,高先生的日光温室的收入达到30000元人民币,而普通温室的平均收入约为5000元人民币。

高的成就鼓励了更多的人加入该小组并发展现代农业。高先生耐心地指导了他们,并与其他城市的公司进行了沟通,以增加销量。

他说:“我们现在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有固定的买家。”

高还与大约30名居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讨论温室管理技能并扩大市场。

据甘肃日报报道,自2015年以来,拥有783名居民的富民村已建成168个普通温室和10个日光温室,用于种植樱桃西红柿,瓜,草莓和火龙果等经济作物。到2018年底,该村庄44个贫困家庭中的所有167人已摆脱贫困。

高说:“我有信心带领居民扩大生产规模,过上更好的生活。您的阅读会是我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