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青春也是梦 音乐于音乐动画的不同意义》

近日动画《吹响吧!上低音号》(下称上低音号)放映结束,除了完美地告诉所有人这是一部与《轻音少女》(下称K-ON)非常不同的音乐动画之外,还留下了一堆谜团,为日后可能出版的第二季动画或剧场版铺路。不过,我在这里并非单单想“发厨”,又或为这套动画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我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带出音乐动画的魅力所在,以及借此再谈及一下香港漫画。

为什么在动画播放前,上低音号会被称为“第二部K-ON”?

在进入正题前,我必须先利申一下自己在未接触上低音号时,其实是对它有点儿反感,只因它的宣传图及影片都与K-ON非常相似,再加上与音乐元素相关,网友及各大网媒都直指它是另一部K-ON,于是我也误会了动画公司“京阿尼”又准备制作一部卖萌卖校园美好回忆的日常系音乐作品:

“你唔系又嚟料啊?”

怀着这种误解,再加上本来对于K-ON的钟爱,令我把这套动画搬到“有时间才看”的分类,直到春番的中段,淘汰了数套本来以为好看的动画后才找回上低音号,结果发现到上低音号原来是一部中心思想根本跟K-ON不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