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溃疡性结肠炎在本港的发病率一直上升,它是一种影响到直肠、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从中医角度,此病属痢疾、肠澼等范畴,以脾虚为“本”,湿热蕴肠、气滞络瘀为“标”,病理上与湿热、气郁、脾肾虚弱、血瘀皆有关系。

溃疡性结肠炎之临床主要表现,包括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时窘逼欲便,肛门重坠,如厕后感觉大便未尽)等。

此病的症状,多数会间歇性出现,易因饮食失调、过度劳累、感染,又或情绪压力等诱发。虽然至今病因未明,但一般相信与遗传、免疫系统紊乱、感染,与及环境因素有关。

临床上,除了口服中药外,有研究显示使用体针、耳针、艾灸、穴位敷贴,与及中药灌肠,皆有不俗疗效。

针灸一般常用天枢、上巨虚、大肠俞等,这些跟大肠相关的穴位,再加减其他“配穴”,作对证治疗。

除了口服中药外,针灸、艾灸、穴位敷贴及中药灌肠,

对溃疡性结肠也有不俗的疗效。

至于灌肠,亦可按需要加入清热解毒、活血,又或者祛腐生肌的中药,使药物直达病所。

当然,患者亦应着重心理,与及日常饮食方面的调节——忌烟酒,饮食以低脂、富营养及易消化为主;另外忌辛辣生冷、刺激性、易胀气的食物。

由于每个人对食物的耐受性,均有所不同,患者可记下容易引致自己肠胃不适的食物,避免再服。于发作期间,患者应选择流质饮食,并适时补充水分。

对于病程已达十年以上,而病变累及横结肠的患者,患上结肠癌的机会相对较高。建议定期进行大肠镜检查,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