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爱吗?不对!寻找恨吗?不是。寻找故事吗?似乎接近。那你在找什么?独立。我在寻找一个机会──独立,让我不在仅是漫威(Marvel Publishing Inc)的一环,而是说出一个故事的作者。这次不再是穿上装甲的超级英雄,而是一位站银幕理、站在摄影机后的演员兼导演,现在多了一项导演的身份,并且是一位相当喜欢使用手持摄影的导演,这是第一部执导作品,这是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第一次当导演。

独立电影似乎是一种特有的方式来寻找影像与故事,两者其实可以完全分开,但都能在电影中寻找各别的精彩。若我们将影像与故事分为镜头与剧本,其实也恰好说明了导演与编剧在电影需要完成的工作,因此导演的画面使我们喜欢、编剧的情节让我们沉溺,两者都呼应了电影带给我们的影响,不必讶异也无须欢喜,更不要抵挡,这是影像与声音的魔力。

为什么称其魔力?是因为我们会因此而着迷?对!是因为我们会因此而动容?你对!是因为我们会因此而上瘾?你对!既然都对,那到底谁对?这点就是电影的暧昧与独特,不会仅有一项成立,一部精彩的电影可能来自导演、可能来自编剧、可能来自演员,但也可能三者都成立,因此《纽约爱未眠》(before we go)是一个幽默、新奇、愉悦的故事。

美国的电影相当常见洛杉矶(City of Los Angeles)与纽约(New York)这是一种象征,当然也包含一定的商业考量,而《纽约爱未眠》则是一个成本相对低的独立电影,并聚焦于一次夜晚并幽默的爱情故事,而我们会看到克里斯·埃文斯使用大量的手持叙述似乎破碎但圆满的故事。

故事确实相当幽默,也探讨了爱情的自己与立场,在《纽约爱未眠》的两人确实相当虚假,故事不断地说服我们去逼近、去相信这个假设,可是爱情故事添加一点我们所希望,甚至预期不到的虚假,才能说服我们这是一部以轻松愉悦的姿态纪录惊奇的浪漫。而《纽约爱未眠》则是在无限逼近一个浪漫的际遇,同时必须发生纽约。

就就我们心中燃起一道可观的目标,想像达成后的种种光景,为了那一刻你开始练习、为了那一刻你开始追寻,为了逼近假设而不遗余力。然而在逼近的过程总会感到害怕、懊悔,找借口、透过电话亭叙述自己的不舍与来意,一夜的浪漫如同昙花般地凋零,不必讶异也无需哀痛,逃避与追寻同时压缩在纽约的良夜──浪漫却惊涛骇浪。

如此,便能清楚理解为何克里斯·埃文斯在《纽约爱未眠》使用大量的手持摄影,从成本而言确实能够节省多数昂贵的摄影器材,并且可能仅使用数码相机就能完成《纽约爱未眠》的手持拍摄,那情绪的晃动,使不确定的感觉更强烈,然而使《纽约爱未眠》的浪漫富含逼近,逼近那道浪漫的假设。

有任何需求请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