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基金民族乐团实在碰上了不少好运气。今天我提两点。

第一,基金民族乐团受过多位香港民族乐大师及指挥的教导。这些老师们不但音乐、技术、艺术水平出众,更对团员呵护备至。部分乐团成员年纪轻,经验浅,乐团编制不全,缺乏中、低音笙、低音管, 及倍大提琴等乐手,每周只能排练一次,但在指挥悉心教导下,他们竟能排练、演出过一些为专业乐团而写的大型民族音乐作品。居功至伟,是老师、是指挥们。你们的爱心、容忍及耐性令人肃然起敬。

第二,基金民族乐团有多位资深团员,他们自乐团成立初期,开始参加排练及演出。经过时光的洗礼,他们成长了、进步了。今天,他们已是乐团年轻团员的典范。这些新团员部分来自东区青年民族乐团,及一些冒名而来的孩子。与资深学员一起排、演,新学员进步神速。不知不觉,资深团员已发挥了“薪火相传,以长扶幼”的功能。这正是当年我和基金董事局同事创办青年音乐训练基金最希望见到的成果。基金后继有人,已开始踏上可持续发展的大路。

最近,有几位资深的团员开始参加基金的行政及乐务活动。我多希望他朝有日,基金的指挥、导师及领导会来这批从小便参加基金活动及工作的乐团成员。对我来说,他们实在是我们过去的影子,是我们将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