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986年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比全国超前13年。目前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337.28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到2020年, 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208.6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33%,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 362万人, 老年抚养比进一步提高,平均1.45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个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对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产生影响,有调查显示,家庭养老呈现4:2:1的现象,出现了弱化的态势,从而,促使养老将更多依靠社会,机构养老需求急剧增加。目前山东省有养老床位29万张,到2013年需增加养老床位45.11万张。有数据显示,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上涨1个百分点,医院床位需增加2.15万张,医生数量需增加1.18万人,全省老年人医疗费支出总额将达398.66亿元。庞大的老年群体也将大大拉动包括养老、医疗、保健、金融、旅游、房地产、教育以及日常生活和长期照料等老龄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必将促进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市场结构的调整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何实现“六个老有”

面对对“健康老龄化”的认识淡漠、养老服务规模小、老年产业化水平较低等新情况、新问题,民革山东省委就如何实现“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提出:

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遵照“打基础,利长远”的要求,将健康老龄化建设纳入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并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还要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把健康老龄化的发展战略列入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政府各涉老部门的作用,认真落实老龄化的发展规划,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

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政府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效用。要完善居家养老环境,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尤其要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办机构,用发国债形式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证全额按期予以支付。农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储蓄和家庭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城乡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起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用市场机制带动老龄产业发展,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城乡养老社会化服务要逐步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在财政给予必要资助的同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启动老龄产业机制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要努力降低为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本。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发展老龄产业的资金,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杆作用,在税费征收政策上,考虑扶持为老服务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