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
9月16日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校特邀请成都川剧研究院在二教演播厅上演现代红色谍战川剧《黎明十二桥》,400余名师生共同欣赏了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此次演出也是2019年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教育厅戏剧进校园活动的其中一站。 川剧《黎明十二桥》是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首次自编自导自演、自行谱曲的本土题材现代川剧,由电视剧《伪装者》编剧张勇原创,以成都解放时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率部起义为背景,以成都十二桥烈士为原型,表现了中共地下情报人员与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将起义情报传送给党中央的英勇事迹
日前,永川区群众川剧俱乐部大厅内,精彩的川剧演出吸引了300余名老年戏迷的眼球,老人们以此庆祝新舞台的落成。 据悉,永川区群众川剧俱乐部已有会员600余名(其中大多为老年人),他们迫切希望拥有自己的舞台。永川区投资5万余元在俱乐部大厅内建起了舞台
陈安业,男,川剧作曲家。四川渠县人。 1956年至1996年在重庆市川剧院工作,因对川剧作曲工作的热爱,退休后返聘继续担任作曲,被艺术界称为永不退休的艺术家
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扩大)会在成都召开。会议指出,振兴川剧是一项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以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振兴川剧必须坚持不懈
我校名誉校长、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歌舞剧院首席导演马东风老师编导的歌舞剧《大美雅安》荣获优秀剧目奖(全省8个),马东风老师荣获导演奖(全省8个)。我校舞蹈科科长、国家一级演员张晓兵老师担任主演的川剧《望娘滩》荣获**剧目奖(全省6个),张晓兵老师荣获表演奖(全省41个)。 《大美雅安》被称为灾后重建感恩乐舞诗剧,由12个节目汇成3个篇章
近日,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晏一立承担的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青年科研人才扶持计划(部级)——“川剧传承及其在线传播”项目顺利通过结项验收,并被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评定为“优秀”等级。 该项目通过数据调查、视频制作和在线传播实践,从目标人群、内容选取、播放平台的选择及推广运营等六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提升川剧的线上传播效果,探寻川剧活态传承发展的现实路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12个短视频制作实践,从表演技艺、名剧名段、经典唱段、行当特色、舞台美术、历史传承等多方面展示川剧的独特魅力
1959年,川剧《白蛇传》赴东欧四国演出,赵书勤将“变脸”绝活首度带出国门。他不但把传统的描绘在草纸上的脸谱,移植到了紫金铙钹身上,令过去的半脸变化衍化为现在的全脸变化,而且还一再递增了变脸次数。这一中国传统绝技令外国观众十分惊叹,他也被尊称为“川剧变脸王”
10月25日,由四川省川剧院、中共南江县委、南江县人民政府、四川省戏剧家协会、陈智林川剧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川丝路青年文化发展集团联合出品打造,四川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新编青春版川剧《红漫巴山》在四川省川剧院剧场首演,并于云尚川剧直播栏目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同步现场直播,与大家在“云上”见面。 川剧《红漫巴山》以红四方面军北上后为背景,讲述了在大巴山的南江留下了一支革命队伍“巴山游击队”的系列故事。该剧于2022年9月底正式建组,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紧锣密鼓的坐排、素排、响排、联排后,取得了显着成效
7月13晚11时,封面新闻记者获悉: 成都著名川剧名家、“梅花奖”得主崔光丽,已正式出任四川省川剧院艺术总监。 四川省川剧院权威人士向封面新闻记者证实:崔光丽正式出任四川省川剧院艺术总监的消息属实,她已经上任。 据悉,崔光丽12岁进入川剧行业至今
【导语】: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位于重庆北部新区金开大道和金山大道交会转盘处的东北隅,背靠照母山植物园,占地36 58亩,总投资约4500万。 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位于重庆北部新区金开大道和金山大道交会转盘处的东北隅,背靠照母山植物园,占地36.58亩,总投资约4500万。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整体外形酷似梅花花瓣,建筑群由666座位的主剧院、150座位的旅游剧场、文化展示厅、博物馆等设施组成,建筑风格有显著传统建筑特色,并反映了川剧地方文化
为推动川渝两地川剧交流与发展,6月10至6月11日,“川剧发展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成都正式拉开帷幕。此次会议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和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举办。 本次研讨会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为指导,从加强科研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共建学术品牌、互通学术人才等层面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巴蜀文化区域文化的品牌,推动川渝两地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坚定文化自信,由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主办,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和自贡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的“艺先锋 艺实践”川剧知识讲座于2020年8月8日上午9时在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三楼会议室拉开了帷幕。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的10名学生聆听了讲座。 川剧俗称川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为了保护、传承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成都市开展了“川剧艺术进校园活动”。今年是“川剧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的第四年,在川剧传承人和艺术家们的指导下,各学校开展了不同种类的川剧艺术学习
“中国戏曲与意大利歌剧、西班牙舞蹈并称世界三大艺术。”近日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的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说,川剧绝不比洋艺术差。它作为中国戏曲四大剧种之一,应该让所有市民都了解它、欣赏它,让它真正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