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时事节目,主题是“斜号青年”,斜号是标点符号Slash,意思是年轻人不满足于单一职业的工作模式,同时身兼数职。我们从职业中建构自己的身份,介绍自己的传统模式是:“姓名,职业”。传统的职业介绍,是“王敏仪,会计”,斜号青年的职业介绍却是“王敏仪,会计/演员/竉物店东主/写作人”。新世代颠覆传统,包括工作模式,年轻人希望在多重职业上建构自己的多重身份。
一路看节目,一路联想到自己——原来年轻人和中年人有这么多相似的地方。斜号青年当中有非自愿,部分找不到长期合约,被迫接受短期合约,但也有不少是自愿,因为年轻人希望追求多种理想,以及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发展属于自己所爱的事业路途。中年人在职场走了大段路,为了家庭,为了现实,过去没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到了某一点,发现是时候投入自己真正所爱,我认识不少“斜号中年”。
中年人普遍的斜号身份是顾问,例如由全职转为每星期工作三天,新的职位是顾问。工作性质改变不大,但作为顾问的心态则完全不变。为其他公司提供顾问服务,也受欢迎,其他公司未必想负担中年人的全职薪金,合约形式合作是理想安排。
中年人从事顾问,目的是凭过往经验谋生,但中年人最渴望的斜号身份,却与理想有关。走到人生半场,对许多事情建立另一套看法,不再盲目追逐,这时候最常想实现未完的梦。我认识一个从事IT的中年朋友,工作甚困身,未投身IT前,曾任教师,这些年IT事业做得有声有色,但念念不忘教师的工作,最近的起心肝,放下部分IT工作,重执教鞭。另一个朋友五十几岁,重返校园,不说不知道,原来他没大学毕业,是多年以来说不出口的遗憾。可以肯定,斜号不是年轻人专有。
二十一世纪的职场,不再是一条直线向上爬,打工族可选择打横行,甚至向后退,为了可以创造多过一条线。社会眼光不断在变,斜号工作者可以非常专注,只是在不同时间专注不同事情。我们埋怨社会欠缺创意,斜号工作者创意澎湃,因为这些人不怕尝试,多一个斜号又如何?
斜号工作者贪心,想要更多,更多满足感,更多成就感,更多接触不同事物的机会,更多有用的经验,一个身份容纳不到这种“多心”。以前,决定职业的首要因素,是现实,那一种职业可养妻活儿;今日,斜号工作者希望同时兼顾自己所向往。二十一世纪工作环境不只可容纳,更加渴求斜号工作者。
中年人在同一条跑道跑了半生,望一望四周,发现原来有其他风光,转换跑道,或同时试其他跑道,不再是“不现实”的选择。斜号青年受到不友善的目光或不公平的对待,想找人倾诉,考虑找斜号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