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目存在如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本条目需要编修,以确保文法、用词、语气、格式、标点等使用恰当。
请帮助编辑这个条目,请参见校对指引中的说明指引。(帮助、讨论)
本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13年3月15日)
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
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色彩调和(color harmony),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1]。
这是由感觉性等比间隔所构成的色彩体系(色立体)的色彩排列,依其规则性所选出的色彩所做出的配色。例如像是色相、彩度、明度的渐层配色。 渐层配色就像是踩着感觉性的阶梯往上爬般,其色调有规律感及安定感。运用此方法的有奥斯华德的色彩调和论。
频时常常会习惯性体验到各种的色彩组合,很自然地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亲切且无违和感的配色。此种配色会让人感到心安愉悦。此外自然的山川也会让人感到舒缓。这些的自然色彩以及自然风景的配色皆是习惯性的感觉配色。
对称性总是给人们有种安心安定的感觉,具有使配色产生凝聚感或是整合配色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则会失去动感,强化古典的感觉。因此在运用时需考量在调和与动态之间的均衡性。与此类似的有被称为repetition的反复、重复的效果。
例如像同系色彩配色,是一种安全(不会失败),具有安定感的配色,如西装的配色。 此外,无色彩被认为与任何色相的色彩都具有共通性,是可以得到良好调和的配色,由曼赛尔瑟立体可知。 色相环的中心是无彩色,由无彩色的点越往周边彩度越高,到周边遍接近各色相的纯色。像这样无彩色不管由何种色相来看,在中心部分都是共通的。
古典的色彩调和论中已经提到的,明确醒目配色的对比性配色。特别是明度的对比在色彩调和的配色效果中具有支配性的地位。当遇到对比小,暧昧的色彩组合时,可以在色彩的交界处设置不同的色彩分隔区域(separation),借由间接性的对比效果来得到良好的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