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照明联盟成立后的首要工作,是竭力提升在亚洲制造和销售的节能灯(compact fluorescent lamps (CFLs))的质量,借此大幅减低能源消耗,并希望每年减少亚洲整体二氧化碳排放量240万吨以上,这相当于植树30万公顷或减少45万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节省的能源更足够为280万户家庭提供一年的电力。
菲律宾照明电器协会(Philippine Lighting Industry Association)主席Jesus M. Pineda Jr.表示:“世界各地正不断努力寻找改善气候变化的方法,而且亚洲国家亦相当关注能源危机问题,亚洲照明联盟的成立正可解决燃眉之急。它不但能帮助各亚洲国家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标,更可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2007年,美国国际开发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公布的报告指出,半数在亚洲出售的节能灯的质量低于标准要求,除了照明度和寿命与广告声称的不符外,它们更不合乎国家标准。这些不合规格的节能灯不但不能节省能源,而且大大减低了消费者对节能灯、甚至其他节能产品的信心。
为了解决节能灯质量参差的问题,亚洲照明联盟特别制定了一个节能灯的技术规范,照明电器制造商和供应商可以通过亚洲照明联盟的网上注册系统为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注册。注册的产品将根据技术规范分为三个等级,消费者和购买商更可直接查阅这些注册信息。
GE 亚洲(GE Asia)照明科技经理高明表示:“亚洲照明联盟期望通过协调照明电器产品的标准,减少生产商和供应商的生产和认证成本,同时亦可确保消费者能购买到符合国际标准水平的产品,达到双赢局面。”
亚洲照明联盟的概念源于2008年7月,当时照明电器公司、制造商、照明协会和组织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提出建立一套亚洲节能灯的质量系统。签署该协议的成员与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计划(Asia-Pacific Partnership on Clean Development and Climate)(其成员国包括澳洲,加拿大,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美国)的成员共同同意并支持在亚洲成立亚洲照明联盟,以独立、非牟利的形式运作这套质量系统。
印度电灯与配件制造商协会秘书长Shyam Sujan表示:“亚洲照明联盟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充分表现出照明电器制造商、协会和政府对能源效益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