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1975 的“ Music for Cars ”计划,衍生了两张专辑《 A Brief Inquiry Into Online Relationship 》和《 Notes On A Conditional Form 》出来。刚面世的后者比前作来得更具野心——走遍16间录音室灌录,带来共有22首曲目、全长80分钟的专辑。以 Matty Healy 为首的 The 1975 创造出一张曲风反差甚大,犹如音乐大熔炉般的专辑出来,单听之前发表的多首先行单曲,每首都属不同的音乐风格。

纵使之后我已经曾在香港两度看过 The 1975 的现场演出(一次是在2013年的《 Clockenflap 》、另一次是2015年乐队在湾仔 The Vine Centre 2 的专场),对这队当时的生力军乐团有不错的印象。然而对于乐队在英、美两地夺冠的2016年第二张专辑《 I Like It When You Sleep for You Are So Beautiful yet So Unaware of It 》被获选为《 NME 》的年度 no.1 **专辑时,我还是抱以有点怀疑的心态——所怀疑是“这张专辑有无咁犀利呀?”,还有就是在怀疑我自己的音乐口味是否跟当今的炙手可热 hipster 乐团出现了代沟。

然后,我真的看到扎根于英国曼彻斯特的 The 1975 所发生了重大进化,进一步彰显出以 Matty Healy 为首的他们之音乐才华与创造力。

那可以说, The 1975 的第四张专辑《 Notes On A Conditional Form 》比前作来得更具野心——走遍16间录音室灌录,带来共有22首曲目、全长80分钟的专辑。如果在黑胶唱片时代,这已是一套双专辑来。而重点是, The 1975 创造出一张曲风反差甚大,犹如音乐大熔炉般的专辑出来。 Matty 说过他每次构思一张新专辑时,他都会从脑海里的音乐库目录寻找创作灵感,而这些为他取得灵感的音乐类型又不会重复。

按照 The 1975 的传统,他们每张专辑的开场曲都是唤作《 The 1975 》,但今次《 Notes On A Conditional Form 》的《 The 1975 》来得较不一样,这首在去年7月已释出的曲目,有别于以往一分多钟的序曲形式,今次在接近五分钟的长度下,配以静谧 ambient 曲风,是交由“环保少女”瑞典环保活跃分子 Greta Thunberg 献声独白而成为一时佳话,所道出也是关于气候变化的抗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