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七○~八○年代,台湾经济蓬勃发展,使得高层大楼、厂房、桥梁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增加,钢结构于大型建物及公共工程等设施亦逐渐普及,其需求量从民国76年25万公吨暴增至79年之75万公吨,钢结构加工厂亦从十余家增加到四十余家,钢结构在建筑用途上的重要性与日渐增。

由于钢结构有关工程自规划、设计、施工,皆与营建相关顾问公司、主管官署、乃至学术单位密不可分,十分需要一个畅通管道,于民国82年6月成立本协会结合产、官、学界之综合性组织。

81年9月一场钢结构座谈会中,包括中钢结构、春源钢铁、长荣重工、永裕钢铁、光黎工程、理成工程、中荣钢铁、宜钢机械等负责人与台湾科技技术学院教授、营建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官方代表一致达成组织钢结构协会的共识,会后中钢结构公司总经理郑达才先生随即开始筹画奔走。

81年12月由中钢结构郑总经理召集从事钢结构相关之机关团体及个人等57名为发起人,向内政部申请成立“中华民国钢结构协会”。

82年6月12日召开“中华民国钢结构协会”成立大会,推选郑达才先生为第一任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