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不好就画不好国画这个观点正确吗?
“书法基础不好,就学不好国画”,我认为这种说法完全正确。
在我国艺术理论体系里,有“书画同源”一说,这个词汇有两层意思,一说书法与绘画的源头是一致的,它们在远古时期是一体的,最早的文字本身就是象形图画。
二是说书法与绘画在用笔,构图等方面是一致的,绘画的许多笔法传承于书法。
第二层意思恰好是证明书法基础不好,而无法画好国画的证据。
书法虽然以方块汉字为骨架,汉字本身具有结构美,造型美的特征,但撑起书法骨架的基本元素却是笔画,也称为线条,每一个汉字的笔画或线条,无非就是,点,横,竖,撇,挪,弯勾这些单位构成,它们的起笔,运笔,收笔,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就破坏了书法的结构美。
有些书法家为了把笔画写的活泼灵动,使整个字体看起来有趣味和耐看,会模仿自然界中的一些非常具有美感的线条。
如“屋漏痕”,是雨水贴着墙面的同一个位置长期流下时,会在墙面形成一条看起来弯弯曲曲,但很有韧性的线条,体现在书法中,就是写竖划时,手在抖动的同时,把毛笔一提一按,让笔锋在纸张上形成一种特别的书法线条。
屋漏痕线条虽然从书法中发明出来,但被广泛应用到了国画的笔法中,主要用来塑造物象的轮廓线,起到强化造型的作用。
比如,一些藤条老树,表面粗糙,斑驳陆离,若用“线性十八描”来勾勒轮廓线,勾出的线条会过于纤细,难以体现出它们的特质,若改用书法中屋漏痕线条来画树干,树枝,最起码在视觉印象上,是符合原貌的,在精神表现力上,也很贴近本质。
当国画水准达到一定高度,若再想取得实质上的突破,必须从书法用笔中吸收一些感触,促使得到启发,进而完成创新。
像我们熟悉的20世纪国画大师吴昌硕,之所以能开一代画风,成为人人学习的楷模,根本原因是他对书法与绘画都有很深刻的钻研,在这两方面都是大师,能把两者融合。尤其他把篆书的金石味融进花鸟画的创作后,开启了国画的雄强之风和高雅格调,盘活了国画的生机。
哪位画家画的女性可以称为“真正的女神”?
艺术作品中的场景和现实里的场景有一样的吗?
我见过无数张一模一样的面孔,而你最特别---《你是我的药》
以猫的角度去看人类社会---《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
网文在线社区开放了,请遵守社区规定!
街头画像二十春只为圆一个少年时的梦——作家贾庆军的绘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