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郑伊莎)为有经济需要的中小学生而设的“中、小学生资助计划”实施多年,有团体昨日公布的调查发现,不少家境清贫的南亚裔人士未能受惠,逾94%受访者在申请学生资助计划时遇到困难,包括程序太繁复(68%)、不谙读写中英文(65%),故难以填写申请表。团体建议教育局应将申请表分发到有少数族裔学生的学校,及将津贴的申请表范本翻译成多种少数族裔语言等,协助南亚裔家庭申请资助。

天主教香港教区劳工牧民中心(九龙)在今年5月至6月期间,访问了134名15岁以上的南亚族裔人士,包括尼泊尔人和巴基斯坦人,了解他们在2015/16学年获取“中、小学生资助计划”资讯的意见。结果发现,虽然教育局已将“学生资助计划综合申请”单张翻译成6种少数族裔语言(包括印尼语、印地语、尼泊尔语、 菲律宾他加禄语、泰语及乌尔都语),但获得申请表的南亚少数族裔家庭不足6%。

负责调查的中心主任毕雁萍认为,有需要的家庭根本未能申请资助,虽然民政事务总署已资助8间少数族裔人士支援服务中心及分中心,以辅助他们融入社区,但调查发现,近七成受访者不知道支援中心可提供协助,四成二人因此未能与中心沟通而没有寻求协助。

17岁的也沙由巴基斯坦来港读书多年,家中有7兄弟姐妹,家境清贫。

他指以前不知道政府有提供学生资助,直到今年中五才知道可以申请,惟身边仍有不少朋友因不懂中英文,未能填写申请表,而失去受惠机会。

毕雁萍建议,政府应将申请表分发予有少数族裔学生就读的学校,避免已有的资源白白浪费,亦可聘请少数族裔大使协助宣传计划,到各区学校为少数族裔家长举办简介会作宣传,让更多有需要的少数族裔家庭获得有关资讯,而政府亦可提供有少数族裔语言的申请表范本,协助相关人士填写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