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教我们如何调整心态,去活在当下的每一瞬间,去接受与感恩生命中的每一刻。从早上起床,感受到晨曦的光影,睁开双眼看到周遭的色彩,感受到亲爱的人仍在身旁,就在此时此刻,你已拥有幸福的一切。

小孩子得不到糖果时会用哭闹来表达,长大后,当无法满足或得不到所要时,我们虽然学会压抑情绪,但那种失望的感觉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它以另一种方式呈现,且阴魂不散地影响到日常的生活。

我们都害怕威胁幸福的一切可能,那是潜藏在意识表面之下的,对于一个长期处在照顾压力下的家庭,那是一种恐惧感,对于变化和失去拥有的恐惧。

对于照护者和被照护者,所谓的正念可以帮什么忙?

老王是一位轻度帕金森氏症的患者,他年轻时是位摄影师,从事电影拍摄和剪辑,有很多大众印象深刻的经典相片都出自他之手。在近七十岁时退休后,成为全职的志工,帮忙宗教团体拍摄纪录片或平面摄影。

当老王出现轻度认知障碍时,太太对他在生活习惯的变化感受最深刻。一向很爱干净的他,竟然可以一连几天不洗澡,衣服不换也没感到飘出了异味,接着是大小便失禁、尿在裤子上。

多才多艺的老王,对摄影的热情渐渐消失,脾气也改变了,以往温和的个性现在变得易怒而多疑,买东西时总觉得别人故意为难他或想骗他。

他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并非一无所悉,对自己记不得感到沮丧,希望能够有治疗或延缓的方式,但愈是焦虑,病情恶化得愈快。最后他瑟缩在家中,日渐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

老王夫妇很恩爱,王太太强烈希望能改善先生的退化,她用尽方法,带他去看医生、鼓励他参加活动或者上课,尽管太太连哄带骗,老王对一切总是兴趣缺缺。王太太自己也积极的参加各种心灵课程,接触宗教,试图调整心态,接受这种改变。

王太太出现在我面前时显得很无助,但仍然渴望地问我:“有什么好方法能够把那造成痛苦的原因去除?”当我告诉她老王的身心状况无法逆转,只能延缓他的失智速度时,她表现出一副很能理解的态度,我相信她一定询问过很多人,并试过任何可能的方法了。

王太太说:“我告诉自己,他是因为生病了,他会这么麻烦也是身不由己。”但我知道她内心深处在呐喊著:“我不能接受这个样子”,心中有一幅熟悉的老王模样,她想要回到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

老王出现了,他在隔壁的另一个教室接受失智团体的认知课程,课程结束,探头寻找太太,看到大家仍在上课,又缩头回去了。我招招手请他过来,也示意王太太去带他进来。

“子女放弃所有留在你身边,但你根本不懂得体恤...”照顾摩擦引爆的冲突,是两代纠结的生命功课?

拼命照顾别人,你会像黑洞;先关爱自己,你便是太阳—了解“这件事”的影响,学习过“不起压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