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青年音乐训练基金成立,我们完全没有计划,在香港东区开办民族乐器训练班,创办青年民族乐团。
命运之手掌管一切。
2010年,基金决定协助柴湾一个友好慈善单位解决一些问题,从而开展了东区民族乐团的训练工作。三年后的今天,每周共有50多位孩子,到柴湾青年广场上器乐课,参加东区民族乐团的排练。
柴湾青年广场2009年开业,青年音乐训练基金是第一批顾客。我们发现青年广场的设施差不多完全满足基金音乐交流活动的各项需求。基金海外友好乐团来香港参加交流活动,同学们住在青年广场旅舍,足不出户,便能在青年广场排练及演出。青年广场练习室设备完善,广场综艺剧场更是一个开交流音乐会的理想场地。
场地好极了,但可惜青年广场的租金太高、太贵了。作为一个足襟见肘的慈善团体,青年音乐训练基金完全无法支付每周开办器乐训练班的租金。看完广场的合约及收费表,我对萧太说:“可惜。这广场设备完美,但这种“劳斯莱斯”级的收费我们怎付得起?算了,走吧!我马上想起一位阔别多年的朋友。
和这位朋友的会面,开展了青年音乐训练基金在香港东区的训练活动。
这位朋友是何方神圣?
要说这故事,要回到1992年,但明天我会从2008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