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hibianArc的实体建筑模型,“蚕茧”,参展了洛杉矶的年度建筑、艺术和科技展览,SKYLINE 2014活动。这个装置是一个amphibianArc设计的两栋建筑之一上截取部分的全比例建筑模型。 “蚕茧”首次亮相在2013年11月于北京举行的“数字渗透”展览。 其绿色遮阳的性能被北京建筑大学的郭晋生教授研究并得以证明。随后,历经 20多天的海运,“蚕茧”跨越太平洋终于从北京来到了洛杉矶SKYLINE 2014展览的观众面前。
这个装置充分展现了amphibianArc设计的位于中国历史古城宜昌的宜昌博物馆和宜昌规划展览中心 的可行性。这些建筑的设计灵感源自于蚕茧的形状和结构,旨在纪念宜昌的嫘祖娘娘发明和传播丝绸生产技术的传奇。而这个装置作为实体建筑的局部模型,具有与放大的蚕茧内部构造相似的结构。
该装置也是一次参数化设计领域的深入探索。利用先进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团队成功得将项目的本地文化元素与更广泛的中国历史相关联。这些参数化设计是在一个犀牛软件的插件Grasshopper中进行的,以制作出所需的蚕茧式构造。同时,该项目的结构工程师BIAD调整脚本,以确保模型结构的实际可行性。参数化设计的帮助下,团队通过确定初级和次级结构来使建造方法合理化,并且将整个模型分成连续的多个层次,这些都是在一个完全参数化的环境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