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临床或是透过社区性筛检发现早期个案,目前高血压的筛检工具主要以水银血压计为主,其敏感度及精确度均超过90%,至于阳性个案仍须经由临床确诊后再给予适当的处置。在社区大规模筛检时,因环境及时间限制,使用水银血压计较不方便,可改用经过校正之电子血压计。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透过定期而有效的筛检能降低中风、肾脏衰竭、死亡、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不论是何种程度的高血压,治疗均有其效益。 Hansson(1988)指出透过治疗高血压所增加5年存活率最高为75%,此外,轻度及中度高血压患者透过治疗亦有其效益(Hansson 1988)。Insua等人(1994)利用整合性研究(meta-analysis)发现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高血压治疗可以降低12%的全死因死亡率、降低36%因中风导致死亡、以及25%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Insua 1994)。
Collins等人(1990)发现高血压病人其舒张压若能降低5~6 mmHg,则能降低14%的心血管疾病,以及42%中风的发生。虽然高血压用药常会有让病患头痛等副作用,此时临床医师可配合非药物的治疗方法,并加强用 药卫教,以达到**的治疗效果(Collins1990)。此外,由基隆整合性筛检的结果可知,比较未接受检查之民众,若是民众接受每年一次之筛检预估可以降低97.5%中风发生率、每两年一次之筛检 可以降低62.4%中风发生率、每四年一次之筛检可以降低21.5%中风发生率。
高血压未经治疗或控制不好经常会并发中风心脏病肾脏病等严重后果。以流行病学观点而言,进行社区性高血压的大规模众筛检是有必要的。透过问卷以找出具有高血压病史、用药史及进行血压测量来判断是否为高血压。(注1)
建议筛检标准如下:
针对二次血压平均值异常者转介至专科医师处进行治疗,并进入高血压共同照护系统。
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整合式筛检工作指引,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