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很多聋人和自己的家人是没有共同语言的吗?
我有一对聋人父母,一位听人妹妹,我是CODA(注1),恰巧也是一名手语翻译员,更是一名社工,我身上流着两种不同的文化的血液。
这个故事若发生在其他CODA身上,大部分的他们应该会有这样的感受:“我怎么会有这样的爸妈,害我当众出糗,好丢脸喔”,更是听过许多CODA不愿意他们的聋父母到学校来,或是接送是只叫聋爸妈放他们在远处下车,自己再多花个三五分钟走进去学校,为的就是不想让同学看到自己和自己爸妈打手语,觉得自己有聋父母是件羞耻的事情。
对我来说,我只知道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来,很多事情要较同龄的朋友还早学会,我10岁就要知道收据怎么开、13岁就进警局帮忙翻译作笔录、15岁要学会大人的杀价……这是我,但很多家庭中的CODA却不见得愿意负担起这样的责任,甚至是忽略了他们的聋父母。
你们会说CODA好辛苦,我不否认,我们在家庭中的确需要负担一些责任,但是我觉得真正辛苦的是聋父母们,孩子出生没多久,爷爷奶奶就会说:“你听不到不会教,万一孩子以后不会讲话怎么办,孩子给我照顾,你好好去工作赚钱养家。”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没有互动的情况下,孩子该如何学习手语和聋父母沟通,又怎会有良好的家庭互动关系呢?因此常看见聋人父母和他们的孩子是形影分离的,孩子更是完全不愿意与聋父母互动。
社会大多将聋人视为无能状态,我相信聋人很常看到人家这样跟他们说:“你不能”、“你做不到”、“你不会”…,久而久之,聋人便会开始相信自己真的没有能力,于是开始把所有事情交付其他人来做,接受现况、贬低自己,如此一来,就会越来越多人认为聋人就是什么都不会,但并不是这样的呀,聋人和听人无异,只是使用的语言不同罢了,只要我们开始“相信”,聋人是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剥夺聋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你说,连CODA都没办法认同自己的聋父母,要怎么让聋父母说服他人相信自己,孩子开始认同自己的聋父母之后,我们才有更多力量,一起去改变社会对聋人的任何不平等与歧视,让更多人相信聋人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