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益生菌的功效是真的吗?如何保养最有效益?
宝宝的零食该怎么挑?
糖果、饼干、冰淇淋、奶昔、可乐等样样都令人垂涎,尤其是含高糖、高脂肪的食品更令人难以抗拒,然而市面上零食琳琅满目,给孩子吃的零食究竟该怎么选?
零食是餐与餐之间用来充饥的食物,也可以用来满足口欲。但目前市售的大部分零食含高糖、高油、高盐,除了造成龋齿、肥胖等问题,噬吃零食造成的偏食,也容易对生长发育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根据研究显示,在0~3岁这阶段所养成的饮食习惯,容易影响他往后对食物的选择与饮食习惯,假如从小妈妈就为孩子准备健康的三餐,未来孩子对食物的选择将会是他们熟悉的烹调方式、口味、种类等。但假如,从小就经常外食,可能会导致往后嗜吃重口味食物(高糖味、咸味、香辣等):热爱甜食、油炸食物、含糖饮品等。爸妈绝对是孩子饮食习惯养成的主要引导者。
基本上6个月以内的宝宝还是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食,6~12个月则还在适应副食品阶段,因此,1岁以前的孩子不建议吃零食。1岁之后宝宝除了咀嚼功能较完整,也开始学会走、跑、跳,活动力大大增加,对热量需求也提高,可以提供的正餐食物种类也可以呈现多样化,除此之外,在餐与餐之间对额外零食的选择将成为父母亲为孩子把关的最大考验。
天然食材、较少的加工制程、添加物较少,营养素也相对均衡,对于幼儿而言是相对安全的。这类零食可以用来补足正餐的不足。
例如,牛奶、豆浆、优酪乳、天然果汁、绿豆汤、红豆汤;全麦饼干、消化饼、口粮饼等高纤低脂饼干;包子、小馒头、吐司、麦片、烤地瓜、坚果类,都属于零食的优良选择。
虽然不是最优,但这类零食基本上还是以天然食材制程,只是加工、调味、再制成的过程中会有较多的人工添加物(例如色素、香料),而且只提供部分营养素,营养较不均衡,因此无法用来补充正餐的不足。
高度加工,营养极度不均衡。通常含有过多的精制糖、脂肪、人工添加物(如色素、香料)、与热量。有些热量极高,却完全没有营养价值,例如汽水;有些钠含量过高,例如高度腌制的咸蜜饯。
如果无法家里自己制作零食,购买市售零食时,应特别注意包装上的标示是否完整:
˙不购买外包装标示不全的零食。
˙标示应该包括热量、营养成分的标示,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钠等的含量。
˙同类型商品中,可选择热量较低、脂肪低与钠含量低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