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956 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学说的重新表述》一文,奠定了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 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货币主义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

货币是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个人所持有的货币量受其总财富限制。总财富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由于总财富难以直接计算,用“恒久性收入”来代替,

这是现代货币数量说的主要特点。

(2) 财富构成。即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人力财富要转化为现实的非人力财 富,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转化过程中,人们必须持有一定量的 货币,以应付交易的需要。这一货币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

(3) 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收益为零,而其他资产均有收 益,其他资产收益率提高,则货币需求将减少,反之则货币需求增加。

其他因素。人们对货币的嗜好程度以及人们对未来经济稳定性预期也会影响货币 需求。因此,弗里德曼提出了如下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学派认为,在短期内,财富构成、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都是不变的,对货币 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而在货币学派的分析中,其收入是指恒久收入,恒久收入具有 较大的稳定性,所以货币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

以上是研圣教育金融专硕小编为广大考生准备的“金融学综合考研试题|简答题知识点(11)”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关注研圣教育金融专硕历年试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