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感测器因为能够连结智能手机、汽车、家电、穿戴式装置等机械,若考量现今的物联网生态体系发展趋势,再加上汽车、造船、医疗等既有产业也能藉其转型成尖端科技,感测器全盛时代可说是已然到来,然而,韩国的感测器产业竞争力却远不及其他先进国家。为此韩国政府深入检讨技术、基础设施与技术人才各方面的问题后,订定一连串计划愿景,预计将于2025年成为感测器市场前四大强国。

综观1980年至2015年期间,随着手机型态从一般手机转换成智能手机,手机内搭载的感测器数量急遽成长(如图一),此外,科技产业趋势之一的物联网以及移动设备都需要搭载大量的感测器(如图二),因此,感测器市场规模将持续成长。目前,感测器生产量市占率全球第一至第三名依序为:美国31.8%、日本18.6%和德国12.2%,就连中国也以2.9%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六位,但反观韩国的感测器生产量市占率却仅为1.7%,显见韩国的感测器产业相较其他国家确实处于积弱不振的态势。

韩国感测器企业目前仍无法自行开发芯片,原因在于没有直接开发芯片所需要的实验、评比设施,另外,受限于国内市场小,高阶设计人才不足,一般中小企业本无法撑过长期研究开发的过程,导致感测器科技能力只能停留在“进口感测器芯片将其模组化后再予以售出”这样的水准。

在各国大型系统半导体: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意法半导体(ST Microelectronics)、英飞凌(Infineon)、博世(BOSCH)、飞思卡尔(Freescale)、英特尔(Intel)等纷纷积极开发感测器新技术以及建构其生态体系的此刻,韩国意识到在感测器市场快速起飞时,若不迎头赶上其他国家,将永远被摒除在市场之外,所以韩国决定赶搭这波感测器潮流,趁势挤身市场前四强。

韩国政府宣布在2015年到2020年内,要开发核心元件、智能化等技术,并将其运用于既存产业后实现商用化目标,另外,相关技术人力的培训计划也在逐步进行当中。

随着感测器时代的来临,在被淘汰与奋力一搏两者间,韩国选择后者,然而在感测器领域内,无论是技术、基础设施又或是人才方面,韩国确实仍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韩国以政府的力量介入,预计在2025年以前要培育20个具有世界级水准的企业,让韩国成为感测器的四大强国之一。若韩国真能如愿于2025年实现愿景,此次危机可以说是促使韩国感测器产业起飞的**契机。(822字;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