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路由协议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应用于网络。1982 年第一版 RIP 协议问世,不过,其中的一些基本算法早在 1969 年就已应用到 ARPANET 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愈趋复杂,新的路由协议不断涌现。
动态路由算法是流量工程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建立有带宽保证的路由问题已经有大量的前期工作,其中代表性的路由算法主要有最小跳算法、最宽最短路径算法、最短最宽路径算法、以及最小干扰路径算法等。
路由协议是用于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通过路由协议,路由器可以动态共享有关远程网络的信息,路由协议可以确定到达各个网络的**路径,然后将路径添加到路由表中。动态路由协议可以自动的发现远程网络,主要的好处是:只要网络拓扑结构发生了变化,路由器就会相互交换路由信息,不仅能够自动获知新增加的网络,还可以在当前网络连接失败时找出备用路径。
(动态路由协议的运行过程由路由协议类型及协议本身所决定)
路由器与使用同一路由协议的其它路由器共享路由消息和路由信息。
路由器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了解远程网络。
如果路由器检测到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路由协议可以将这一变化告知其它路由器。
各台路由器上运行相同的协议,这些协议会让设备间进行沟通,学习来获取未知的路由条目信息。最终实现全网可达(所谓的动态路由协议本质上就是一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