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植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定位了了3个籼粳杂种不育基因座,为克隆籼粳杂种不育基因和阐明籼粳杂种不育的机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成了目前在水稻两系法育种广泛应用的温敏不育系培矮64S和安农S-1的温敏不育基因的精细定位工作,确定了温敏不育基因的候选基因和温敏不育突变的特点。完成了安农S温敏不育基因的克隆和功能互补实验,阐明了安农S温敏不育机理,建立了转基因温敏不育系培育方法。克隆了一批与水稻发育相关的重要调控基因,分析了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1989年07月—1996年03月:华南农业大学实验中心教师。

1996年03月—2006年12月: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研究室, 2002、12月晋升为研究员,其中1997年-1999年赴香港大学合作科研,2004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周立大学进行合作科研。

2007年01月—2011年11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1、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高产转基因新品种水稻培育(2011ZX08001-004)子项目,农业部,2011-2015。

2、.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高产转基因新品种水稻培育(2008ZX08001-004)子项目,农业部,2008-2010。

4、水稻培矮64S温敏不育基因克隆(2007CB108705),科技部973子项目,2007-2011。

6、水稻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育种,2004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子项目,2005-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