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可以让你爱着、付出著、珍惜著,是很珍贵的事情;可是当你不停付出,却依旧对自己不满意时,你就需要让自己停下来,看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照顾家人30年,我错过婚姻、错过青春,但我对未来仍有梦─母亲过世后,我终于能为自己而活!
“看着小时候的照片,都是闷闷不乐的我在想些什么呢?总是不笑的我,总是身体不舒服容易呕吐的我,是什么让我失去笑容呢?有些事情要等长大才明白,小时候的我,就感受到活着的压力。”
她中年后罹癌去世,竟不让失智父继承遗产...1例子告诉我们:父母亲没养我,我可以不养他吗?
编按:“我不想让父亲继承我的遗产!”这是罹癌去世前她的撕心裂肺告白。遗产是家人之间离世前,那最后的一份爱;然而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她决意不让失智父继承遗产,成为看似“最不孝”的子女?对此,不论是身为父母或子女的你,盼能够透过接下来的故事,给予省思,让每个家庭之间更和乐,彼此珍惜这一生相聚得来不易的缘分。
松浦晋是一位与母亲同住,过得自由自在、50多岁的单身汉。 万万没想到,年轻时精明俐落,尽情享受人生的母亲,却在晚年患上了失智症。 从事科学报导多年,凡事讲求合理及逻辑,面对行为举止无法用理性来分析的母亲,他开始体会到一个单身男子照顾患病母亲的难度有多高。 打开家门看见如战场般的脏乱环境、打开存折看见不断减少的余额…… 母亲似乎变成和从前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像个失控的孩子,永远在挑战理智的极限……这让他仿佛置身于压力锅中,担心随时都会爆炸。 他如实的写下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知道老年照护的现实与纠结,也让身处相同境遇的读者更从容的看待漫长的照护生涯,不再是只能对着被照顾的亲人说声:“对不起。”
62岁的卢姓妇女健检时,发现严重骨质疏松,处于骨折高风险,她惊觉不妙,拉着83岁的妈妈也去检查,母亲的骨质却像年轻人一样勇健,完全没有骨质疏松!到底怎么回事?
你好,我是殡仪馆的接体员。 许多人都以为在殡仪馆工作会遇到很多灵异事件,老实说并不多,倒是因为常常接触尸体,看多了死亡面前所展露的人性,让我对“人类”这种生物,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说来有趣,当那股原谅的感受出现后,她看伴侣的眼光也变得不同了。从原本总是批判、易怒,容易不满足与不开心的状态,慢慢地变得开放,让她能看见对方更多的好、欣赏对方,也开始能感谢对方的付出。她自己也慢慢地褪下盔甲,接纳心中的幸福与被爱的感受,好好享受爱与被爱的状态。
自癌症病况稳定后,带母亲出国旅游的频度增加了,一来是为了感谢母亲日常的悉心照料,二来则是想把握时间,多留下与家人的共同回忆。会这样想不是因为悲观,而是认清现实,对一个癌症四期并且移转脑部的病患,时刻要做最好的准备以及最坏的打算。
坐在我面前的陈阿姨,年约70岁,身体看起来还算健康,举止也很有气质。她是自己打电话进来预约法律咨询的,在电话中只简单跟我讲,想了解有关“继承”方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