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台癌症死因之首,其中肺腺癌患者更是逐年增加,但因为早期症状不明确,所以很常在癌症末期才发现罹病。中研院团队最新研究发现,肺腺癌组织当中的非编码核糖核酸“PTTG3P”,是影响癌细胞生长的关键之一。
中研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玉山说:“这些不制造蛋白质的这些所谓的非编码长链RNA,是不是真的有生物功能,用这些预测方法,预测它是跟细胞分裂、癌症的成长速度比较快有相关,然后用实验把它证明出来。”
过去在细胞基因体中,非编码核糖核酸被定义为“垃圾基因”,近几年才被学界发现,是影响疾病恶化的重要角色,例如“PTTG3P”。它会和转录因子“FOXM1”产生交互作用,活化和肺腺癌细胞相关的基因表现,导致癌细胞增生。
中研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施柔合表示:“紫杉醇跟顺铂的化疗药物上面,其实它就是会影响到说如果你表现量越高,你的治疗效果就是会比较差,我们目前的发现是这样。”
研究也发现,“PTTG3P”的表现越高,对于部分临床化疗药物会产生抗药性,降低治疗效果,因此相关研究,可望成为化疗评估的生物标记,作为用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