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的高中老师是否和我的一样,都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现在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就可以好好玩了!”高中和大学真的有很大的差别,但差别不是在能不能“玩”,就我个人观察,在课业和生活圈方面有程度上的差异,因为我是住校,所以可能和部分没住校的同学有些不一样。

在高中,大家有固定的课表,有人为你安排好所有的课程进度和内容,老师说要做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有导师和各科老师监督你有没有认真读书、按时交作业,有些考试在前一两天抱佛脚背一背就可以了,这些其实都很重要,是在为我们的基础学科打基础。

上了大学,除了固定必修之外,其他的课程都可以自己选择,不管是语言课、通识教育课等,你可以选择自己更有兴趣的课程。

另外,不再有人逼着你读书了,也不会有人逼着你去上课,每堂课的每个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也有不同的要求、作业、报告、考试,高中有些学生还是倚靠班上学艺股长的联络簿和老师的进度表提醒,在大学,你要开始学会规划你的时间,完成每堂课的任务。

在课程内容上也会有差别,高中是较为基础,需要记忆背诵,大学则偏向运用基础的逻辑思考,很多作业和报告已经不是翻翻课本可以写好的,更多需要的是资料搜集整理和独立判断思考的能力,要表达更多自己的想法。

在高中,你遇到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和你住在同个区域的,你们一起在同个学校、教室上课,学习一样的学科,校园的活动也都一样。

在大学,你会遇到来自全台湾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视野也会更加开阔,更能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事情,像我一上大学就听南部人说,他们都认为台北人是“天龙人”,但实际相处才知道也不是所有的台北人都这样。

你和大学同学可能有着相同的必修课,但因为各自参加不同的社团,或是跑不一样的活动,真正相处的时间不多,有些系所的班级人数100多人,你可能连系上所有人的名字都背不起来。更别说其他不同的课,你可能在别的课堂中,和一个别系的同学坐在隔壁,过了一学期课程结束了,可能还是没讲过几句话。

即便是住在一起的室友,也不一定都感情那么的好,你很有可能因为加入了一个社团或是在系学会担任重要干部,在这些活动上付出很多时间,有时候通宵熬夜、看日出,都是和你办活动的一群人在一起,也许你们不同系,但感情却是比同系或是同寝室的人深厚。

比起高中,大学的生活圈、朋友圈更大,你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不同专长、不同系所、不同地区。我觉得高中的友情就是深而窄,你认识的人不见得多,但是因为你们每天都一起上下课、一起吃饭、一起度过准备考试的艰难期,累积了很多感情;大学的友情是浅而广的,你认识的人很多很多,但也许都只是点头之交,不如你那些在高中时的知音好友,很多时候都是表面的社交应付,很难有真正可以谈心的。你们的目标不像是高中那样考上好大学就好,大学的目标可能是考研究所、出国读书、踏入职场、当兵等等,对于未来的路会更加不同。

高中和大学还有很多的差别,但这都是我们人生会遇到的转变,如何在每个阶段都很用心在生活,努力让自己获得收获,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