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他是爱哭鬼,以“少年剑士”自居,却被别人称为“酥糖”;入学时智力发育迟缓,被远远安排在教室一角,立川老师启迪他生出自信,结束蒙昧;意外跨入电影界,找到真正想干的工作,他全心投入,一拍成名。

这不是一代电影大师黑泽明站在巅峰俯瞰众生的故事,而是他讲述如何积攒实力,从山脚一步一步攀向山顶的往事。

人生若是分场,《蛤蟆的油》就是黑泽明的上半场。这本自传写于80年代后期,大师时年六十有八。虽然写到50年代初拍完电影《罗生门》就戛然收篇,但很像黑泽明的影像绝唱《袅袅夕阳情》,浅白却又实在。——《南方都市报》

也许是黑泽明的大师形象太深入人心了,所以完全没想到他的成长经历这么风趣幽默,又温暖恳切。其成长自述中记录的一切人和事,都如《佐贺的超级阿嬷》一般,有种温暖人心的力量。——热心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