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总是打结?把想法这样画出来,一眼就看穿关键!
当你接下了一件专案之后,通常会搜集许多资料、进一步产生许多想法,还会请教前辈的意见,问题是,你该怎么在最短时间将这些讯息整理成实际可用的参考? [《在客户的脑中画出一张图》][1]作者朴信荣指出,很
当你接下了一件专案之后,通常会搜集许多资料、进一步产生许多想法,还会请教前辈的意见,问题是,你该怎么在最短时间将这些讯息整理成实际可用的参考?
《在客户的脑中画出一张图》作者朴信荣指出,很多人在整理思绪阶段就会变成冗长的流水账,导致他们写出的企画或上台简报,也容易让读者、听众一头雾水:“所以呢?”“重点是什么?”
例如,有些人的思绪整理路径是:“经调查结果显示,愈来愈多顾客对于某些事感兴趣,也因为这个趋势,我们或许可以……,但是,依照过去惯例,这么做可能会……,因此,应该可以改成实行以下计划……。”
结果,参考的资料愈多,他们的思考反而愈容易失焦、逻辑不明。因此,朴信荣建议,可以把所有想法画成一张图表,让图像提升思考速度,甚至激发更多灵感。
首先,把所有资料分类成“该做的事”“想做的事”与“可以做的事”,并且分别放在Y、Z、X轴,让你一眼看出自己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接下来,你再从这张图出发,通盘思考可能的策略目标、目前还缺什么、下一步可以怎么做。
当你把脑中思绪大致整理之后,下一步通常是要写成企画。此时,你还是可以运用图像思考,将刚才整理的想法、数据与资讯等等内容,有逻辑、有系统地串连起来。
举例来说,如果你的行销对象是锁定某族群,你可以先画一个三角形,在最上端写出行动“目的”(这个专案是针对谁而做),并且列出你的企画核心概念(你想要的未来模样是什么)、核心指标(用哪些指标界定最终样貌)。
为了达成目的,你需要把目的拆解成各项“目标”(必须做些什么)以及“实行方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再订出更细、更具体的“期待效果”。
例如,你从最初搜集的资料中发现,注重养生的女性年龄层有下降趋势,愈来愈多中年女性刻意寻觅、尝试各种健康食品。
因此,你行销目的可以设定为“希望将45岁以上女性客群的营收,比去年提升40%”,目标包括让网络商店营收比去年提升25%、实体通路营收比去年增加15%。你的行动方案可能是在品牌粉丝团等地方大力宣传刚推出的奈米钙新产品,或者针对符合这个年龄条件的会员,主动寄送e-mail告知到店试吃活动等等。最后,你期望在第3季时,透过网络商店销售的新产品营收可以提升20%;而第4季时,实体店面来店人数增加2倍,诸如此类。
作者认为,运用视觉化思考,有助于将脑中思绪去芜存菁,有效转换成别人一听就懂的内容,协助你更加精准地传达想法。
(本文取材自《在客户的脑中画出一张图》,先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