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工作上落实“极简主义”?三个极简主义的核心思维!

讲到苹果创办人乔布斯,他最令人尊敬的地方之一,或许就是他对于“极简”的追求,乔布斯的极简思维,造就了苹果的成功。

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解释什么是极简主义,大概会是这五个字:“少,但是更好。”

很多人会认为极简的意思,不就是“越少越好”吗?,其实这只对了一半,极简主义是建立在越少,但是却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情况下。

如果我们想在工作上实行“少,但是更好。”的想法,我们必须掌握三个核心思维:

这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在生活中你可能看过有人说:“我必须这么做。”,这句话,跟你说:“我选择这做。”是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我必须这么做。”丧失了选择的权利,而“我选择这做。”行使了选择的权利。

对于一个极简主义的人来讲,“知道自己可以选择”是个核心概念。

社会上不少人大多从事的是被动的工作,例如父母叫我做这样做,朋友叫我这样做…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知道自己可以选择,意味着你是主动的在进行你正要做的工作,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指令作出行动;你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知道自己正在做选择,然后才是做出行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会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要习惯“少,但是更好”的想法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常常会认为,当我们做更多事,我们就能够得到越多的奖赏。

几乎每个人都看过时间矩阵。垂直轴为重要与不重要,水平轴为紧迫与不紧迫,所以我们可以画出四个象限。

很多人会认为,最重要也最紧迫的第一象限最先做,最不重要也最不紧迫的第四象限最后做,中间的时间就分配给第二、三象限。

这乍听之下是很合理,但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认为,高效能人士几乎不会把时间花在第三、四象限上,因为这两个象限无论是否紧迫,它们都是不重要的事。高效能人士会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第一、二象限。

作者认为,第二象限比第一象限更重要,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象限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短期内紧迫的,例如你接了一个专案,这个专案很重要,所以必须赶快完成。而第二象限属于短期内不紧迫的,例如拓展人际关系…等等。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时间花在第二象限,然后想办法降低第一象限的时间分配。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明白“多数琐事”跟“少数要事”的差别。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琐碎的,只有其中少数几件事情是真正重要的,而我们必须去学会分辨它们。

当我们想得到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就必需做出取舍,极简主义是一种取舍思维,也是一种更理性的思考方式。

要实行“少,但是更好。”的想法,就必须明白自己必须做出取舍,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没有办法投入在所有的事情上。

极简主义的人会问:“我想做出什么取舍?”,而不是“我可以两者兼顾。”

极简主义的人会问:“我要在哪方面全力以赴?”,而不是“我该怎么全部都做?”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我们的时间投入在少数真正重要的大事上。懂得做出取舍,是极简主义者的重要核心思维。

要在工作上实行“少,但是更好”的想法,我们必须:知道自己在做选择、知道如何分辨什么是少数重要的事,最后能够果断的做出取舍,把时间投入在重要的事情上。

每周一、四,Youtube发布新影片,请订阅我的Youtube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