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经验:当你做了一件事情,长辈对你这样做有意见,但你觉得你有自己的理由,心中觉得不服。这时候可能会出现“你都没看到我努力的地方”、“我又没有这样想”、“你都在否定我”等类似的想法。
我想这样的心情尤其对父母更容易出现,因为他们跟我们比较亲近,所以我们会认为他们理所当然要多了解我们一点,又或者因为自己爱面子,不希望自己很没用,每当听到他们说“你这样做对吗?”、“是不是应该考量更多?”、“你连这样的事情都处理不好”的时候,就冒出很多上面所说的心声。当心里充满情绪的时候,所有的话都听不进去,会在身边建立一个防卫力场。
高中时候的我时常会让自己陷入这样的状态中,卡在自己的心声漩涡里,听不进去别人说的话,视野也变得狭窄,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仔细想想,我能不能做得更好?绝对可以,可是当时被情绪遮蔽的我看不到这样的可能。在大一的时候学习到“暂停按钮”的观念,帮助了我面对我的情绪。“暂停按钮”指的是,当我们遇到刺激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不用情绪反应,而是先暂停下来,给自己自主的空间选择该如何回应。
后来我开始练习,在接受到刺激时,情绪越多我就要越冷静,越冷静越能让我进入思考状态。我开始觉察自己的状态,是不是有防卫心;接着问心中的良知我是否可以做得更好,核对心中良知的声音;第三步想像要如何回应对方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最后不被情绪绑架,自主决定要如何回应。
停下来想一想,这看似简单的观念,但是做起来却不是如此容易。这段过程中,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练习与调整,直到现在还是有些时候会被情绪绑架,事后反省再跟对方好好道歉。但是这样的练习已经让我渐渐在接受到刺激时,大多时候可以冷静的面对,并且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很多时候感觉和道理不一定相同,但我要的是那份真理,以及更好的自己得以实现,我要越来越进步。“暂停按钮”帮助我面对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同时当我拿出态度时,我才可以看到更多我可以做好的部分,对于自我的视野也逐渐变广,我才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以此分享给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