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室炎症状轻微时,可摄取清澈的流质食物。 图片来源╱台湾好食材 Fooding

【文、图╱台湾好食材 Fooding提供】

饮食长期缺乏纤维质、排便困难可能形成大肠憩室。 图片来源╱台湾好食材 Fooding

有时没吃坏肚子或其他原因,却感到下腹部隐隐作痛,如果症状持续一段时间没有改善,可能罹患大肠憩室炎。书田诊所肝胆胃肠科主任医师邱展贤表示,憩室形成与肠道压力大、饮食缺乏纤维质有关,除尽速就医,平时多吃蔬果、五谷杂粮等高纤、自然的食物,才能减少患病几率。

邱展贤医师指出,所谓“憩室”是指大肠黏膜由肠壁较薄处穿过肌肉层向外膨出而形成的囊状突起,大小从几毫米至几公分都有;原因与肠道压力过大有关,饮食长期缺乏纤维质、排便困难也有影响,年龄愈大、发生率愈高,多数人并没有症状,主要并发症为憩室炎、憩室出血。

邱医师说,当憩室内腔压力增大或浓缩粪块侵蚀憩室壁导致结肠壁穿孔,就会造成局部发炎,若又被结肠旁的脂肪及肠系膜覆盖,形成局部脓疡,一旦脓疡破裂,就会引起广泛性腹膜炎;憩室炎的症状以腹痛最常见,还会压痛、便秘、腹泻、腹胀、发烧以及白血球过多等。

邱医师指出,憩室炎症状轻微时,可用抗生素治疗,并摄取清澈的流质食物;症状较明显或门诊治疗后、症状仍一再发作,可能需住院治疗,一旦形成广泛性腹膜炎或?管等并发症,就得考虑手术治疗了。

邱医师提醒,大家不要轻忽憩室炎的严重性,第一次发作的整体死亡率约5%,因合并症需手术的病患,死亡率则高达20%,1/3的病人在3~5年内可能第二次发作,其并发症及愈后更严重,死亡率也倍增。

邱医师说,憩室炎并非无法预防,平时多喝水、多吃高纤食物,并避免太精致的食物,配合适度运动、使排便顺畅,就可减少罹患大肠憩室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