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琴名作“洞箫”,为北宋年代(960-1127)的古琴,由李春源收藏。图为伏羲式琴“洞箫”的底。
此琴名作“秋水”,为明朝(1368-1644)年间的古琴,吴英卉于1990年代初开始收藏。图为仲尼式琴“秋水”的面。
此琴名作“秋水”,为明朝(1368-1644)年间的古琴,吴英卉于1990年代初开始收藏。图为仲尼式琴“秋水”的底。
此琴名为“琅石泉”,1941年制品,由李春源收藏。图为连珠式琴“琅石泉”的面。
此琴名为“琅石泉”,1941年制品,由李春源收藏。图为连珠式琴“琅石泉”的底。
此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乐器改革实验的产物,有三个特点:
(二)底板除两个雁足,近尾处加了五枚木钉,每个雁足或木钉只缠一弦,所以换弦时不须解开其他弦。
(三)放弃传统的轸和绒扣,换成金属齿轮装置。
此琴由刘楚华收藏,图为仲尼式改革琴的面。
此琴由刘楚华收藏,图为仲尼式改革琴的底。
吉他形改革琴(1)
此琴是已故香港音乐学者张世彬所制,有五个特点:
(一)参考吉他的葫芦形音箱,扩大了共鸣腔。
(二)底板不设龙池、凤沼,只有一个圆形音窗在面板。
(三)琴首安装吉他调弦器,放弃传统的轸和绒扣。
(四)琴尾安装七枚金属钉以缠弦,琴足不再具固定琴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