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N这个名字是在1997年底的第一次高峰会议上产生的。这次高峰会议的名字是“亚太地区祈祷,发梦高峰会议”。最初计划高峰会的性质只是一次性的聚集,聚集一些彼此认识却从未连结在一起的教会。我们想要把这些教会聚集在一起,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高峰会没有主讲员,我们在香港聚集了四天,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 将会发生什么事。在那次高峰会上,所有教会代表都觉得我们需要继续联系,并且在某些方面共同努力 –我们就决定要每年举办一次高峰会。
高峰会上的每个人也都决定,既然我们要连结在一起,就必须是为了完成一个使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用CCMN[1](小组教会宣教网络)这个名字的原因。我们想要一起完成大使命 - 这也正是我们每个人的想法。
这是我们在第一次高峰会上建立的原始网络。不同教会网络在一起参与完成大使命。我们当时对如何完成大使命一无所知。 我们第一个宣教士也是在1997年被差派出去的。
网络的重点是参与完成大使命!然而,很多牧师都在说:“我仍然在为作为一个牧师和自己教会的状况在挣扎,我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大使命呢?”因此我们开始思考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去尝试的,去帮助这些教会变得更加强壮和健康。于是我们想到可以开始指导一些在挣扎的教会和牧者 – 尽管我们当时对如何指导一无所知。但是我们有一个很清楚的理念:CCMN不能只是关注宣教士以及宣教工场 – 我们必须要帮助本地的教会。
随着越来越多的教会变得更强壮,我们也开始看到更多的教会参与大使命。每年的高峰会都刺激这些教会参与大使命。每年的短宣也是一个有力的帮助,激励教会及其会友参与大使命。
2010年,我们聚集在台湾的台中参加宣教大会,在这次会议中,大家对于以“教会为本的宣教” 概念有了很清楚的认知。
我们不只是参与大使命的教会,我们更是完成大使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 - 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在过去的数百年来,已经有许多的宣教组织和机构完成了大使命的很大部分,而且这些机构一直都做得很好。 CCMN绝对不是要挑剔这些机构,相反我们承认这些机构已经被神大大使用了。
然而,事实是今天世界上大部分的教会并不认为大使命是他们需要做的,或者他们觉得自己不能为大使命做些什么。可是教会有人,教会有钱 - 这些宣教机构没有人,也没有钱。很讽刺的是,这些宣教机构还要去教会招募人员和筹集资金,而有人有钱的教会却不自己直接参与在大使命中。
耶稣基督的教会没有别的选择 - 我们必须顺服基督的大使命。大使命是基督交给祂的教会的命令 - 这不是一个选择。教会的本质就是要在万国带领门徒。只要我们是耶稣基督的教会,我们就必须这样做!
大使命应该以本地教会为大本营,因为完成大使命是教会本质的一部分!
教会需要成为完成大使命的大本营。完成大使命需要成为教会的基本功能。今天在许多教会中,帮助社会边缘和被忽视的群体的工作交给社会服务组织去做;训练神职人员交给训练机构(圣经学院和神学院)去做;大使命交给宣教机构机构去做。教会看似功能正常,却不需要考虑去万国带领门徒和上述任何一项工作。
CCMN的理解是,大使命(包括“关怀事工”,训练和培养人)必须是教会的正常职能。
CCMN 2.0不是对CCMN 1.0的一个新认识,而是对CCMN更加清晰的认识,即是CCMN 1.0的升级版。 我们并没有一个计划要去创立CCMN。CCMN的创立纯粹只是因为在第一次高峰会上[3],所聚集的一大群牧师共同决定要继续连结在一起去完成大使命。正如CCMN的一位牧师[4]所说的一句现在非常著名的一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之一):“糊里糊涂的走上了一条清清楚楚的道路”(在我们还没有清楚的理解之前,我们已经走在一个非常清晰的道路上)。当我们走在这条道路时,我们也越来越清楚我们被呼召要去做的是什么以及怎么做!
CCMN 3.0则是对CCMN更加清楚的认识。所以CCMN不仅“以教会为本”; 我们也是一个运动的一部分。这太重要了! CCMN升级到3.0版本了!
事实上,耶稣基督的教会就是一个运动。耶稣召集我们作祂的身体,作祂的见证。祂呼召我们,装备我们,把我们差派到世界上去改变世界。祂呼召我们加入祂所领导的运动。这个运动的目标是扩展祂的国度,分享好消息,兴起祂的门徒,展示所有信徒的祭司职分,把自己看作同一个肢体,同一个教会。这是祂的运动。
过去,我们太集中精力在自己本地的教会,我们的事工和我们的使命上。但是,我们并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一场运动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对于网络在一起共同工作相当被动。通常情况下,如果加入一个网络将有利于我的教会或我的事工,那么我就加入。如果加入这个网络后,不再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受益,那么我将不再加入。实际上,我们应该要把耶稣的运动看得比我的事工,我的教会,我的使命更重要。
我们不是在批评任何牧师或教会 –只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对此缺乏了解!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意识到CCMN必须自我升级!
大多数宣教士也是如此的。只有很少的宣教士不是单单只在自己工场的事工范围内努力。很少有宣教士把自己看作是踏脚石,或者是一个促成者,又或是一个催化剂使他人也可以进入宣教工场。即使是在宣教工场中,很少有宣教士认为他的任务之一是帮助新的宣教士在工场取得成功。当宣教士与领袖意见不合时,他们就会离开。很少有人会认为如果我留在这里,别人可以跟着我的脚步也来,所以我必须留下来。我们有宣教士已经在工场服事多年,他们能够在宣教工场服事,是因为曾经有其他人看好他们,使用他们。然而,他们就离开了,而没有成为哪怕只是一个跟在他们后面的人的一个祝福。除了自己是宣教士之外,他们从来没有促进或者服事其他宣教士。
再次,我们不是批评任何宣教士 – 只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对此缺乏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升级!
如果从现在开始,所有参与CCMN的牧师,宣教士和领袖都接受这个“一个肢体”,“一个教会”,“一个国度”的运动,并忠实于 - 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呼召 - 而是委身于这个运动,那么不仅仅是对CCMN而言,对整个基督的肢体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新的影响。CCMN将会成为许多人的光和榜样。让我们开始做吧!
CCMN中的牧师,教会和宣教士的中心必须以运动为中心 - 而不是在“我的教会”或“我的事工”或“做我的使命”中。从圣经的角度来看待所有的部分 – 每一个部分都属于同一个整体!不同的部分是重要的,但部分不是整体。每个部分的设计不是为了独立运作,而是作为整体的部分共同运作。
在CCMN,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团结和合一是如此重要。我们看到很多教会和宣教工场都因为这个问题而挣扎。这也是魔鬼最集中攻击的地方 - 打破合一。我们的神是三位一体的神,并且生活在永恒的一体之中。祂对祂子民的渴望很简单 – 祂的子民能成为一体。
难怪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分裂后我们是软弱的。这也不是什么秘密,然而要团结一致,活出合一却还是很难的。合一不仅使我们强壮,而且使我们能够持续得长久。非洲谚语说:“如果你想走得快,自己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起走!”
团结在一起对于CCMN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一个以普通人为主的运动。普通人需要一起工作!优秀而有才华的人可以自己做事,但普通人不是强大的执行者,所以他们需要一起工作。
耶稣的门徒都是普通人,耶稣确保他们合一起来 - 他们知道如何一起工作 - 耶稣把他们绑在一起。普通人的亮点在于他们就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普通人的问题不在于他们本身,而在于他们如何像一个身体上的肢体一样地运作。
很多普通人都不了解这一点。普通人通常认为他们很渺小,也正是心里的自卑阻止他们承认自己需要别人。这就是为什么老百姓难以团结。这就是为什么认识到我们是运动的一部分对于CCMN来说如此重要。
而且,很重要的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同一个运动而努力。教会的教练网络,MTC事奉学院,Smart Teams,作门徒运动,宣教,这一切都在努力建立运动。他们不是独立的部分,而是整个运动的一部分。
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连结 - 他们不是独立的。所有MTC,教会牧师,宣教士和教练网络等不同单位的领袖都应该保持这一个运动价值。我们说教会应该关心宣教士,但是宣教士为什么不能关心教会呢?如果教会里有其他人有心想要做宣教士呢?那些之前参加过短宣的弟兄姐妹呢?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上的。我们可以做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因为有人让我们这样做。许多人都很感激,但却很少有人把这份祝福传给下一代。我们都需要成为运动中的连接器!我们需要把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连接起来!
这就是一个运动如何被建立起来!
我们的盼望是神的国度将被提升到一切国家之上。耶稣是万王之王和万主之主。虽然我们可能会面临迫害和苦难,但祂的国度将胜过这一切。
[1] 当时大部分参与高峰会的教会都是细胞小组教会,因此我们使用“Cell Church”来命名这个网络。当时的高峰会是由香港的“小组教会网络”(Cell Church Network)举办的。随后,我们的性质不单单只是小组教会的聚集,因此,我们将网络命名为“细胞小组教会宣教网络”。
[2] “Hub”严格的定义并不是中文字“轴”。轴的英文是Axle。只是Axle和Hub同时都有作为中心和连接器的意思。因此,为了更好的说明教会的角色,我们暂时采用这个翻译 - 这个翻译足够接近但不是最精确。
[3] 1997年,在第一次高峰会上,我们非常震惊有来自18个国家的90多位牧师出席了会议 - 尽管我们告诉他们这次不会有主讲员,而是只是“祈祷和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