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成为全球趋势的两个原因:
科技进步令自拍变得容易,不少现代人爱将自拍照片上载到社交网站与他人分享。
导致自尊感下降:若未能得到朋辈正面的评价,或会对自己产生质疑,失去自信,导致自尊感下降。
建立错误价值观:令青少年过度着重外表,忽略培养个人品格、建立个人成就的重要性,妨碍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他人构成滋扰:青少年心智未成熟,自拍时未必能够顾虑周全,可能在过程中对别人构成滋扰,甚至在不适当的场合进行自拍。
有助提升自尊感:若青少年的自拍照能够获得他人正面的回馈,有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发挥个人创意:青少年会运用不同的摄影技巧‵、各种改图程式去提升照片素质或加入特殊效果,突显个人风格,可发挥个人创意,一展所长。
巩固人际关系:青少年可利用自拍纪录自己的生活点滴,然后把照片上载到社交平台,让家人或朋友得悉自己的近况,彼此又可以此作为闲谈的话题,从而拉近双方的关系。
政府应否立法限制未满十八岁人士使用网络的时间?
立法可迫使家长正视子女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部分家长管教模式不当,未有正视子女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立法能迫使家长正视子女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并设法减少子女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以免触犯法例。
未成年人士自制能力不足,需要较多的指引:立法能减少他们出现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机会,也能够帮助他们反思沉迷电子产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沉迷电子产品减低社会的生产力,有立法的必要性:青少年为了使用电子产品而放弃学习或不愿外出工作,这不但会令他们因技能不足而难以为社会作出贡献,减低社会生产力,将来更可能需要依赖社会福利,结果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立法会侵害人身自由:剥夺青少年分配个人时间的权利,他们有使用电子产品作消闲活动的权利。
法例难以有效执行:未成年人士在家中使用电子产品,未必有人会限制他们的使用时间,而且数目众多,政府也难以派员监察他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立法欠缺合理性:政府根本难以界定“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而且,基于他们年纪尚轻,受罚的往往是家长,这明显对家长造成不公。
就避免青少年沉迷网络活动,试从学校、家长及青少年三方面,提出建议方法:
学校可举办互联网教育讲座或工作坊,教导学生善用互联网,向他们讲解有关沉溺网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及预防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警觉性及自制能力。
学校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元化的课外活动,例如兴趣课程、历奇训练等,借此扩展个人兴趣,建立均衡的生活模式,同时,多元化的闲暇活动能吸引学生参与,避免他们因要消磨时间及舒缓压力,而沉迷上网。
父母宜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子女使用互联网的情况,留意子女有否出现沉迷上网的情况。若发现子女有上网成瘾的倾向,应先关心了解、耐心劝说,并共同找出健康上网的方法。有需要时,更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父母亦宜与子女协商制订上网时间表和规则,并切实执行,限制子女的上网时间,从而避免子女沉迷网络活动,以及培养子女的自律性。
要有效避免沉迷网络活动,青少年应学习提升生活技能,包括管理时间、应付逆境、掌握人际沟通技巧等。例如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可有助他们合理地分配进行网络活动的时间,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而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将有助促进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避免过度依赖网上的虚拟社交关系。
青少年可参与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例如兴趣小组、制服团体、艺术及体育活动等。这样既可善用余暇、调剂身心,青少年还可从中发掘个人的潜能和长处,加以发挥及培养,从而增强自信,避免依靠玩网上游戏等网络活动来换取满足感,以致在不自觉间沉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