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中国新闻):即将于6月1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的《富春山居图》备受外界关注,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为大家介绍这幅传世名画的曲折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幅元代杰出山水画家黄公望晚年完成的不朽名作。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好友无用禅师所做的巨幅长卷。在完成这幅长636.9厘米,宽33厘米的不朽名作时,黄公望已经是年过八旬的白头老翁了。据记载,这件宏幅巨制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黄公望在画卷的卷末自题中说“阅三四载未得备”。展开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之妙,后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难怪历代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乃至帝王权贵都对《富春山居图》推崇备至,并以能亲眼目睹这件真迹为荣幸,使得这卷传世之作既备受赞颂,也难免要历经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