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交通标志杆拥堵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而缓解交通拥堵一直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阶段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非机动化向机动化过渡时期的交通拥堵。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在于“路太少”。第二个阶段大约在2o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交通标志杆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时期。
进行交叉口改造与城区扩建,城市功能布局形成,小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第三阶段是从2o世纪9o年代后期至今,是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的时期,这一阶段的交通标志杆是综合性、源发性的问题。十多年来,我国公共交通运营车数和里程数总体处于增长状态。但基础设施的供给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虽然路越修越宽,可是由于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使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降低了居民出行效率,城市反而越来越拥堵。据调查,2013年北京每天堵车时间为1小时55分钟,比2012年增加25分钟。城市道路拥堵使得人们上班的时间增加。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对我国50个城市上班路上的平均时间进行了排名。其中,北京以52分钟居榜首,广州、上海分别以48、47分钟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