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报导提及网民将一队受到高度关注的12男子组合,分成“上弦”及“下弦”,成为一时热话。记者访问被标签为“下弦”的男团成员,其中一位表示已经接受,也不会与队中人气高企的“上弦”比较; 另一位则表示自己会努力地创出另一种风格,期望也能闯出名堂。

在教会、机构的职场中,同样会出现“上下弦论”的情况,有些同工深受会友欢迎,获邀到不同聚会分享,分享场次多得应接不暇;也有同工会受到上司力捧,大大小小的事也要交托给他才会放心;更有被上一代指定为接班人的同工。这些都可以称为“上弦同工”,而其他同工则自动成为了“下弦”,自己也心中有数。

在娱乐圈、俗世职场中有此论调,可说是理所当然。然而在教会、机构的职场中出现这种分类,难免令人感到不太自在。新约圣经中,耶稣曾经带领三位门徒登山,一同经历见证耶稣变像的事迹,而未有上山的门徒,更要面对敌人的进击。

被视为“下弦同工”,当然不会太好受,比较容易面对这情况的方法,是要清楚共事同工各有不同,大家的恩赐、才干会在不同的场景中发挥。也许有同工会努力地去成为“上弦”,努力博取更多人的认同及上司的赞赏。曾几何时,我也曾努力成为“上弦”,在事奉中迷失,问为何不能与主耶稣一同登山之类的问题,那些日子固然不好受,也不见得自己能因此成为一个更好、更亲近耶稣的门徒。

当然,身在其中的人总未必看得通,“下弦同工”需要进步的不是能力、技巧或知识,往往反而是在力竭方休时,更需要个人安静祷告的空间,才会发现自己向来所争取的,并非在回应上主的呼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