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是癌症主要治疗之一,惟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亦会伤害正常细胞,例如会抑压造血功能,令负责对付感染的嗜中性颗粒白血球(Neutrophils)数量下降,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增加病人感染风险。若患者的白血球水平过低,更有机会影响化疗进程,或须减少药物剂量,甚或延迟治疗。为减少病人受感染机会,医生可以处方“升白针”,刺激骨髓加速制造白血球,以维持白血球的数量。

在大部分的化疗疗程,嗜中性白血球的数目通常会在化疗后的第7至14天降至最低。注射俗称“升白针”的白血球生长激素(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能让骨髓“加班”制造白血球,提升病人的白血球水平,减低化疗期间造成感染的风险。不过,升白针不能随便使用,因为与其他药物一样,都会有其副作用;根据国际指引,如化疗期间感染风险高达20%以上,医生方会考虑使用升白针,疗程约为3至7天。

由于骨髓在注射升白针后会加紧制造白血球,或会引致骨痛,而不适感觉或痛感最常来自骨盆、背部、手或脚,使用止痛药可以减轻不适。部分病人会有腹部不适,因为升白针会令患者的脾脏稍稍变大,不过治疗过后情况通常会回复正常。至于升白针过敏则较罕见,患者会出皮疹、吞咽或呼吸出现困难、喉咙或舌头等会有肿胀等,需要立刻求医。其他副作用还包括头痛、肌肉痛、便秘、腹泻及食欲下降等,但大多情况轻微,疗程后便会消失。

癌症病人化疗期间,若白血球过低,受到感染,严重可以致命。除了医生处方注射升白针外,患者也要加倍注意食物及个人卫生,包括避免进食过期、生或未煮熟的食物,食物必须彻底煮熟才可食用;避免饮用未经杀菌处理的牛奶及奶制品,日常生活经常洗手,特别在进食前及如厕后必须用皂液洁手,防止细菌病毒入侵。

Yes本人同意所提交之个人资料会交予香港综合肿瘤中心作联络及跟进用途。 如日后有合适或同类产品/服务、活动或由医护人员提供的最新专业健康及癌症资讯,本人同意香港综合肿瘤中心可以电邮通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