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开始,我的腰椎开始酸胀疼痛,困乏,当时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直生活在甘肃兰州的李晓今年不到40岁,以前身体并没有什么不适。他告诉健康时报记者,“2019年12月低,我所在的小区以及周边的社区全部发布了‘自愿检查布鲁氏菌’的通知才知道附近发生了布病感染的事件,但是当时并没有太在意。”
冯阳(化名)家住距离兰州生物药厂只有500多米距离的上川嘉园,年仅20多岁的他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2020年初,我们周围很多邻居都在传要去做布鲁氏菌检查,虽然我当时没有症状,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布病窗口进行了检查。现在从李晓家里看到的兰州生物药厂,受访者供图。
“从检查出阳性之后,我们就根据社区要求进行了建档,从那之后,每个月都有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但是每次打电话过来就问问病情,从来没有说过具体怎么办。”李晓说,我们一直在等待有人来给我们解决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随访就可以,我们需要的是治疗和赔偿。
李晓告诉记者,“这个群有400多人,但是每家只有一个人在群里,好多都是一家人感染的,人数可想而知,据我了解,我们小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被感染的患者。”
澎湃新闻查询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官网发现,袁增强署名的包括《ArgBP2γ interacts with Akt and p21-activated kinase-1 and promotes cell survival》在内的四篇论文都显示“文章已被作者撤回”,撤稿原因均为:“相同的数据被用来表达不同的实验条件。”
